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华凌 “预计从2030年起,6G将在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美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率先商用;到2040年,全球6G连接数预计将超过50亿。” 11月13日,在2025年6G发展大会上,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大中华区主席斯瀚发布的预测,让6G时代的轮廓更加清晰。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能全球连接,构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与会专家认为,6G作为未来十年重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技术的融合。吉斯。服务服务将从人、机、物拓展到智能物,服务空间拓展到空、天、地,最终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愿景。终端与应用双升级 “今年是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6G正处于加速技术创新、明确产业方向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全球产学研各方凝聚共识、共同努力。”终端创新是构建6G生态的关键一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AI手机将引领智能手机的替代,其大端侧模型嵌入操作系统(OS)带来的革命性体验。)将改变一个万亿产业。预计到2028年,全球AI手机将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4%。在此基础上,具有感知、记忆、规划能力的智能手机,以及免提AI眼镜等周边设备将加速普及。邬贺铨表示,AI与扩展现实(XR)的深度融合将是6G的重要驱动力,推动用户从“看视频”走向“进入视频”。在行业应用层面,6G将实现消费者(2C)和企业/行业(2B)的协调发展。目前,移动运营商2B投资占比近三分之二,年收入增长6%,成为业务增长点。 6G时代,机床代理、机器人代理等行业专用模块将提升2B收入比重。他们对网络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的需求将推动持续升级通信技术的评级。此外,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机载终端、直连卫星移动终端等多种形态催生联觉融合、天地互联等新应用。频谱资源的标准和频谱早期布局是6G发展的“基础”。与会专家指出,未来五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持续增长,主要城市的频谱需求将大幅增加。 2027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将确定6G的主要频谱资源。基于此,频谱规划和标准制定成为6G发展的主要支撑。 6G是5G的增量升级。斯寒介绍,GSMA倡导“两步走”,首先充分释放5G潜力,打牢网络基础,然后利用原生AI网络、非地面网络等前沿技术,实现供需协同跳跃。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6G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首版标准不必追求完美,但确实要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留有变异空间。他提出了终端创新、智能化融合、星地融合三个主要方向,并呼吁全球合作解决卫星网络部署、频率保障等短板,共同构建统一的国际标准。现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6G技术测试结果及Platfilt Plan方案》。张云明宣布我国已开发300多项6G关键技术储备 建成三合一-“技术研究、实验验证、迭代优化”的研发体系。通过IMT-2030(6G)推进组,国内外百余家单位齐聚合作,完成第一阶段技术测试。截至2025年11月,中国6G专利申请量将占全球的40.3%。其中,北京已形成“1个综合集团+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合作格局,正在全力打造6G创新发展试验区,为6G商用实施和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本次会议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30(6G)推进组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承办。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