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健康作者创建|周一川 编辑 |袁悦患有无法诊断的头痛,但疼痛却是致命的!许多人患有偏头痛,并试图寻找一些止痛药来忍受。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偏头痛共建大会”上,解放军医院余胜元教授、赵东教授在接受搜狐健康专访时指出,头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随意服用药物是缓解偏头痛的最大误区。不仅副作用多,而且很容易陷入“越吃越痛”的陷阱,这就是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于胜元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东教授。偏头痛的原因造成患者残疾,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偏头痛是一种复发性、多为单侧、中度至重度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一系列症状,患者常难以进行正常活动。偏头痛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这里的“失能”是指患者在发作过程中丧失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数据显示,高达79.9%的患者在头痛时会出现畏光症状,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畏光、畏声的症状。偏头痛并不是一种“忍受并克服”的不适,而是一种需要躺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等待暴风雨过去的痛苦经历。当孩子说他因为头痛而不能去上学时,没有必要逃避学业;当员工采取因为头痛而请假,这不是放慢脚步的理由。这可能是一种需要解决的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偏头痛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21种合并症。携带它在给患者带来剧烈痛苦的同时,对社会来说也是严重的经济损失。警惕“越痛苦,越痛苦”的陷阱——药物过量头痛。如今,公众对偏头痛有两个误解。选择忍耐,就是该吃止痛药的时候不吃。事实上,偏头痛在发作期就应该及时治疗;另一个极端是过量使用止痛药,特别是一些含有成瘾物质的复方制剂,而没有做好偏头痛的防治工作。止痛药的滥用悄悄地将患者拖入另一个更复杂的境地前痛苦深渊 - 头痛药物过度使用。过度使用性头痛是指原发性头痛患者由于过度使用慢性头痛镇痛药而导致现有头痛恶化或出现新的头痛。通常,停止或减少过量使用慢性镇痛药后,头痛会减轻或消失。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慢性镇痛药可引起三叉神经伤害感受通路的敏化。这种“敏化”使大脑对大脑的疼痛,以及原本不会引起头痛的刺激敏感,从而导致头痛持续减轻,发作变得更加频繁。莫氏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6300万患者,他们平均每年的经济负担是头痛患者的3倍,头痛患者的10倍。在我国,此类患者占头痛就诊人数的大多数6.1%占咨询总数的7.4%,而在头痛专科诊所,这一比例可高达30%至50%。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莫氏陷阱?我们有一条明确的“警戒线”:如果每月服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超过15天,或者每月服用特定曲坦类镇痛药超过10天,就会陷入“越来越痛”的恶性循环。 “卫生部清关工程”启动,规范诊疗从医生做起。长期以来,中国患者长期过量服用止痛药。一些医生,特别是主流医疗机构的医生,对卫生部的认识还不够。漏诊、使用止痛药等容易导致MOH的问题很常见。数据显示,我国约1.3亿偏头痛患者中,就诊率仅为52.9%。 2015年,诊断ACCMOH患者的尿率仅为0.8%,从发病到诊断的中位时间长达4年。近年来,随着头痛专科医师培训的加强以及头痛诊疗网络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卫生部的诊断率到2023年已提高到3.5%,但与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常见头痛类型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头疼的是加快建设步伐。据专家介绍,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头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于2022年7月启动了中国头痛防治基地建设。目前,全国已建立740个头痛中心和门诊,预建了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头痛防治网络。现在患者可以在地图软件上搜索专科门诊,无需去多个科室就诊。该系统获得2023年国家重大专项支持,是我国头疼领域首个国家重大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头疼领域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头痛体系共建大会”宣布启动“卫生部清关工程”,着力从根本上降低卫生部风险,建立从筛查、诊断、治疗的全链条标准化路径。内容包括准确识别MOH患者,对患者过度使用镇痛药进行有效干预,有针对性地为MOH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如CGRP受体拮抗剂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