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5日,深中高速公路西侧人工岛启动文化旅游试运营; 9月新开通的贵州花江峡大桥,因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而受到热捧; “中国天眼”景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38万人次;三峡大坝旅游区国庆、中秋期间多日接待游客最多达3.6万人次……一些额外项目探索“工程+文旅”融合,作为打卡区进入公众视野。超级项目为何成为旅游新选择?一方面,超级工程不仅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硬实力,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景观;另一方面,他们提供了uniq旅游体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游客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游客在近距离体验工程奇迹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山水之美,与时光的流逝融为一体,感受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工程+文旅”融合,不仅拓展了文旅消费新局面,也精准回应了文旅消费升级需求。如今,游客已不再满足于“来这里”观光。他们重视旅游给文化带来的体验、新颖和情感价值。例如,在深中隧道科普的基础上,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形式“穿越”深中隧道的建设过程,感受超级工程背后的硬实力。再比如,在贵州花江峡大桥,游客可以向“高桥邮局”寄送专属明信片,并在桥塔顶的“云咖啡馆”享用午后小吃。这些不同的体验模式,将钢筋混凝土的硬核结构变成了可触动、互动、看得见的文化载体,让“诗与远方”得到更丰富的表达。当然,旅游与工程、文化的融合不能仅仅依靠超级项目的火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九拉的体验打造上。还需要在文化内涵、产业链接、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会努力把短期的理解变成长远的长期理解。文化内涵是灵魂。每一个超级工程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例如,港珠澳大桥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文脉“中国天眼”融合了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精神力量。挖掘重大项目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引人注目的互动空间体验,让游客在度假期间深入了解国家科技实力,感受工匠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工业互联互通是支柱。超级项目文旅不是孤立打卡,而是以项目IP为纽带,连接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例如,贵州省平塘县科都镇围绕“中国天眼”发展科研、教育、旅游等产业,实现“工程带动多个产业,体现一个地区”的联动效应。这不仅强化了超级工程的文旅价值、丰富了游客体验,o 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多元化动能。品牌建设是您的名片。提供难忘的体验是吸引重复访问的关键。品牌建设超级项目要紧扣自身优势,利用精准定位、独特设计、多元化传播,提高认知度和竞争力,避免陷入“桥都一样、水坝都一样”的困境,让游客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从硬核地标到沉浸式体验,“工程+文旅”以独特之美为“诗与远方”写下新的注脚。我们期待更多重大项目带来温暖的故事和变革性的科技奇迹,感动文化体验和旅游。 (作者:王林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付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