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二期设立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第一期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成长。这场“春雨”政策来得正是时候。这不仅是国家级母基金的扩张,也是对“早、小、穷、新”的适时投资,让更多中小企业创业破土动工、开始成长。为什么下雨?大多数现代水都来自“当地人”。 2024年,imbento自主研发的中小企业有效专利比例将达到75.3%。中小企业专利占比70%以上,证明其是重要来源创新发展,为国家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死亡之谷”依然险峻。社会资本的注入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具有诸多战略价值。社会资本不仅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还提供技术指导、市场资源等增值服务,加速科技成果在突尼斯的转化。保持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新的力量。目前,我国培育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超过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76万家。专业化、新颖化“小巨人”企业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3.5%,贡献收入的13.7%,是稳补链条的生力军。遗憾的是,仍有不少中小企业卡在首套设备、首轮融资、第一批订单这三道坎上。社会资本“惜小而畏早”。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初创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三大特点。这与传统基金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本质背道而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使得投资者很难准确评估项目的技术价值和市场前景。此外,还存在退出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不足等结构性问题。中长期的耐心资本都制约着社会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如何让“春雨”政策更好地滋养企业“新苗”?第一阶段引导更多全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要明确发力重点,做到精准强化。阶段必须是“早”。要围绕“早投入、小投入”,针对企业从研究技术开发到市场验证的主要阶段,解决初创期资金缺口问题。要让社会资本真正向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倾斜,解决企业从0到1的“死亡之谷”问题,投资方向一定要“准”。要严格遵循“硬科技投入”,聚焦具有创新技术和关键能力的领域按照国家战略方向,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法就是“活”。对早期、小型科技投资机构实施多元化监管,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机制,延长评价周期,增强风险承受能力。要充分发挥母基金的杠杆效应,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多层次次级资本市场工具,畅通资本退出渠道,扩大耐心资本规模。中小企业好了,中国经济就能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二期的启动,吹响了社会资本支持小微企业的新号角。以及处于早期阶段的中型企业。只要我们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强化服务保障,让资本的“雨”精准落下更多初创中小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本文来源:日报 作者:司雅慧敏)
(编辑:王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