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银行理财经理把“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作为营销重点。部分产品近期表现亮眼,部分产品依靠黄金相关策略,近一个月年化收益达到10%以上。在当前低利率、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多资产、多策略配置已成为理财行业的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引入与股票、债券相关性较低的多种资产,有利于分散风险、扩大收入来源。不过,投资者也需要记住,多资产、多策略的“调整收益+”产品风险水平较高,回报也相对较高。与市场情况关系较大,需要根据自身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对于理财公司来说,建立产业化、标准化的资产配置体系是控制风险、维持投资者回报预期的关键。多策略“固定收益+”产品回报丰厚。近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备受推荐。记者注意到,兴银理财发布的一款固定收益增强型产品最新业绩显示,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10.77%,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达到11.28%。 “该产品以固定收益为主,股权、可转债、衍生品等风险资产比例为5%-10%,主要与黄金价格挂钩。今年黄金市场火爆,“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好。”北京西城区一家兴业银行支行工作人员表示。从兴银理财最新披露的该产品2025年三季报来看,这是一款以“固收+”为产品主题的黄金策略,前期依靠固收券完成头寸生成后,风险特征更多地表现出黄金资产的投资特征。“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收益。产品收益会随着黄金市场的波动而波动。 “建议对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进行配置。”上述兴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记者调研发现,今年以来,多资产、多策略的“固收+”数量逐渐增多,成为该行销售人员吸引客户的法宝。招商银行某分行财务经理位于北京丰台区的h先生向记者推荐了一系列嘉谊“固收+”产品。近一个月年化回报率超过9%,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约为6%。 “这个账户的固定收益资产至少80%以上,主要配置一些高利率债券;增强部分可以配置股票、大宗商品、衍生品、另类资产等,根据市场机会,利用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和高分散性,实现不同的配置。”业内人士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下,利用不同的配置来度过周期,争取风险资产的回报是大势所趋。工银理财董事长吴前日前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圆桌论坛上表示,当前资管行业在投资管理、组合配置、多元资产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多策略、多策略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银行理财要坚持资产管理赛道多元化定位,从“资产驱动”转向“能力驱动的组合策略”,提高产品业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当前利率中长期下行趋势的背景下,扩大收入来源的关键是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组合。纯粹的固定收益资产或纯粹的股票和债券的组合在某些市场条件下可能并不理想。债券难以有效对冲股票波动的低相关性资产,如黄金、大宗商品、外国资产等,通过资产多元化来降低风险并获得不同资产类别的投资机会,扩大收入来源。”某联合理财银行管理公司多资产投资部。 “选择投资策略和不同收益特征的资产配置对擅长固定收益的理财公司提出了多项挑战。同时,公司对产品风险和波动性控制有严格要求。比如,我们要求即使是高风险产品,最大回撤也不能超过2%。”前述多资产投资部相关负责人补充道。在探索可复制性高的投资范式时,有建站记者注意到,表现突出的多资产、多策略“固收+”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大多为R3,普遍高于纯固收产品,且不同产品之间的预期收益率差距较大。比如近期黄金的波动价格方面,部分黄金策略“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近一个月以来已跌至负值。小部分风险资产将被配置,风险水平将略高。有一定投资经验且风险评估水平相匹配的客户即可购买。适合追求稳定回报、能够接受回报更灵活的客户。”前述招商银行理财管理人士表示,“但产品表现与市场状况密切相关。比如,今年债市回调、股市、黄金市场走强时,不少“固收+”产品的业绩波动比纯固收产品要小。 “固定收益+”产品产生的收益弥补了传统债券资产收益的不足,有效区分了风险,提高了整体收益的弹性。前述招商银行理财经理认为,理财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是指结合负债端、产品端、资产端理财特点,形成符合理财客户风险收益特点的工厂化、产业化管理体系。通过专业分工、控制控制、标准化输出,打造风险可控、复制性强的资产配置新范式。通过重塑理财投资底层逻辑和专业技能提升,严格把握投资者对收益确定性的主要预期。
(编辑:管静)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