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全运会|体育荣耀闪耀湾区——写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之际
2025年11月9日 07: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广州11月8日电 题:湾区体育荣耀——写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公开赛。从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文脉到深圳“瑞物语”的开放与活力;从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现代繁华,到圣马加遗址下东西方的融合,这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弘扬地域的时代盛典融合发展,促进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福祉。 11月8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个人决赛中,选手们穿过港珠澳大桥大门。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三地携手举办盛会。南海之滨,风生水起;湾区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发展,强调“体育承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想”。此时此刻,“激情全运、活力大湾区”的口号正沿着珠江两岸行进,全民健身热潮遍布湾区各个角落。此时此刻,粤港澳大湾区风光旖旎、迷人,在主火炬台迎来全运会火炬点燃。花高姿态。这是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这不仅是全运会历史上的创举,也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从筹备之初,这场承载着三地共同愿景、寄托着人民体育期盼的盛会,就注定不平凡。这是一项“简单但不简单”的体育赛事。十五运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赛事筹备工作始终遵循“绿色、共享、开放、诚信”的理念和“简单、安全、有序”的要求。不再重复建设,不再新建大片区域,不再新建“全运村”。 90%以上的比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进行改造升级,效果大大降低了赛事举办成本。开幕式主场馆广东奥体中心升级改造由中国新技术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他表示,京唐要把奥体中心建设成为“人民体育公园”,伟大的建筑作品不仅要满足当前的功能需求,还要为子孙后代创造可用的空间和价值。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三片花瓣重叠旋转,形成了本届全运会的同心烟花会徽图案。这是一场粤港澳“一声音、一精神”融合的盛会。第十五届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副主任 佟立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表示,第十五届全运会筹办过程中,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的原则,自信地考虑城市特点和项目优势,充分尊重港澳意愿,由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共享比赛。从活动布局到文化表达,三个领域的元素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第十五届全运会会徽由广东木棉、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的花瓣重叠而成同心烟花;奖牌的“同心飞跃”扣采用港珠澳大桥同心结造型,寓意三地紧密团结、共同发展;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为原型l,是粤港澳海洋文化的象征……全运会圣火的“火源”来自南海1500多米深的海底,由火热的冰块获取。它是一艘进行火种采集作业的科考船。新华社记者 卢汉鑫 摄 这是一场充满未来感的科技盛会。全国首个“云上全运村”,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和“赛事自由视角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为观众提供自由角度观球、跟踪移动球员、运动分析和流媒体直播分享;羽毛球AI直播摄像机可自动完成精彩瞬间的捕捉和数据统计,为裁判提供精准帮助;智能无障碍站配备电子狗、自动驾驶汽车,为民众提供“无缝服务”残疾人……作为我国最开放、最经济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积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各个环节,充分展现了高科技与体育赛事的深度融合。 11月2日,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与王育宁(左)进行火炬传递。新华社记者江寒摄,整个人参与精心准备,指针的时间过得飞快。举办第十届全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粤港澳党中央赋予的重要政治任务。回望2021年8月,全运会的“接力棒”已然指向大湾区。机关成立四年来,从十五运会组委会的筹备,到会徽和吉祥物的发布,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火炬的同声传译,到如今开幕式主火炬塔的期待点亮……让湾湾更多地区分享全运会精彩的“种子”。从场馆建设到开幕式演练,从服务保障到全民健身,整个湾区营造了浓厚的全民运动氛围。这是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新华社记者邓华摄——比赛场馆改造已完成。 105个比赛场地已准备就绪或使用,许多“老地方”正等待着运动员以新的面貌焕发青春的灵魂。天河体育中心于1987年为第六届全运会而诞生,历经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服务国家体育总局第三次参加国际运动会。通过打开“全国广州”小程序,即可实现场馆高精度AR(增强现实)导航,让观众找座位、找厕所不再困难。 “从辖区到周边街区正在发生很多变化。天河体育中心完全开放,是24小时无根据地的公园。小镇的城市是为了人民的,人民的体育也应该是为了人民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和特残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晓义此次盛会,巧妙融入了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圣城遗址等标志性元素,有信心为全国观众奉献一场难忘的开幕式,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激情与力量。湾区“实现未来”。 “5月8日,比赛在男子定向接力比赛中达到高潮。当天,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定向接力决赛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根子镇举行。新华社记者黄国宝摄——群众活动开始了。广州。对我这个年纪的人让座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166个项目,其中148个项目开赛前完成,预赛参赛人数超百万人次,“一盘棋”保障暖心服务,三区共同制定赛期住宿、交通、医疗等全方位保障方案,为运动员、技术人员提供一系列暖心服务。加州官员和媒体记者的服务。 3万名“小海豚”志愿者服务大家,让每一位客人宾至如归。截至11月5日上午,十五运会境内外注册记者已达3200余人。十五运会主媒体中心将于7日正式启用,以广州主媒体中心为核心,香港、澳门主媒体中心为两翼,以深圳轻量级转播基地和各赛事媒体中心为工作集群。 8日开启港珠澳大桥新篇章,第十五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个人赛快速完成。运动员从珠海博物馆出发,经港珠澳大桥进入澳门,再经大桥前往香港。香港,途径香港迪士尼乐园,然后返回横琴,最后返回横琴o 珠海情侣路。整个赛事覆盖粤港澳,背后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或缺。三地需要共同谋划,密切配合。此次活动修委会首创采用人、车、物“预检、闭环管理”,融合无线射频、人脸识别、定位北斗等技术,确保通关“零延误、零接触、零等待”。这不仅是赛事组织工作的良好开端,“全运经验”也将为未来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共同发展提供借鉴。 11月8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决赛打响。图为比赛经过港珠澳大桥。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这场全国比赛中,我预计内地赴港澳地区参赛人数将超过6000人,港澳地区赴内地参赛人数将超过3000人。便捷的通关,让参赛者和观赛者都感受到“粤港澳相连,大湾区是一家人”。作为粤港澳首次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运动会,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为大湾区体育交流、人文交流、经济联动进一步创造新机遇。依托庞大的游客量基础和较快的增长速度,粤港澳精心设计“赛事线路特别是文化旅游线路”,将举办比赛的19个城市的体育区和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连接起来,打造了一批“自然旅游线路”。打造文体旅游融合“全场景”,推进点位活动,即社区、商圈、商圈、体育天空,“随赛事而行”文体商旅融合实践,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培育融合发展。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到“发展体育,提高全民体质”,到现在粤港澳联合举办高规格、现代化的赛事,这场历时66年的长期体育盛会,见证了中华体育的崛起,也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第一湾区集群的蓬勃步伐;十五运会即将开赛,珠江流淌奔流不息;粤港澳同心筑梦,大湾区建设。湾区正在逆潮而行。三地火炬“一起燃烧”将为这场彰显制度优势、展现湾区特色、融入岭南风格的体育赛事加油,点亮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现代化的精彩新篇章!
(责任编辑:朱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