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消费20元以上立减8元”、“立减5元”。又是一个“双11”年。在各种促销活动中,打折和满折是最常见的方式。折扣侧重于原价与折扣价的比较,满折扣则强调下单的折扣。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想实现一个目标——花更少的钱。当您打开外卖或购物应用程序时,您经常会看到折扣标志。看似平常的消费欲望,其实源自商家和平台的精心设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促销,更是对消费者心理、边际成本、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的精准整合。全额折扣就是将“支出C”转化为“支出C”的典型例子。这种不良的心理认知在今年的“补贴战”外卖中得到了印证。订单量的大幅增加,证明了价格设计对消费者行为的强大驱动力。你是否曾因为满折而产生拼凑购买的想法,或者为了达到满分而买了本来不想买的东西?比如一杯奶茶8块钱,消费16块钱就得5块钱,有的人会选择买2杯,点外卖结账时,系统会提示“再买3块钱减2块钱”,很多人就会开始寻找小件来凑单,无论是奶茶还是外卖,如果商家多生产一份炒菜,都会有“边际成本最小化”的属性。米饭或者一杯奶茶,不会增加房租、工资等固定成本。额外的成本仅限于增加组件。甚至送货费也会因为订单数量的增加而被摊薄。对于商家来说,全额折扣有助于优化其边际成本和利润结构。满减刺激订单量增加,固定成本反复融化 对于外卖平台来说,满减从来不是单一的促销手段,而是低成本获客的关键途径。平台通过设计全程折扣活动,可以吸引新用户,激活老用户。虽然这短期内需要“烧钱”,但长期来看可以增加用户数量,提高交叉消费频率。购物平台就是借助满减活动将部分电商用户转化为外卖用户的典型例子。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全额折扣能不能再低一点?这取决于关于“如果你真的需要那些东西”。比如你想吃的外卖店推出了订单满20元立减5元的促销活动。你点的菜花了20多元才符合促销标准,还是花太多钱买了5元的零食才得到20元?也有一些商家通过先涨价再全面降价或打折,或者提高配送费的方式,达到了“明降暗涨”的目的。这时候你就需要计算一下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不要被“满折”、“打折”之类的字眼所迷惑。作为消费者,我们必须明白,全价折扣或打折并不是“一刀切”。关键是先想清楚“我需要什么”,然后计算“全折扣或打折后到底要花多少钱”。只有折扣精确匹配自己的需求,才真正称得上“实惠”;否则,贸易r的价格策略不会阻止你。只是一个指南。如果你花太多钱去凑货,无论折扣再好,也很难说划算;你应该知道,不买无用的东西实际上可以省钱。 (作者:刘畅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付仲明)